张骞西行——汉王朝西域开疆拓土
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,有着广袤无垠的戈壁沙滩,有着碧草蓝天的草原,有着巍巍雄壮的昆仑山。几千年来,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从此穿过,伴随着悠悠驼铃,东西方的文明在此碰撞、交汇。
这块美丽的土地,在匈奴的铁蹄下备受蹂躏,直到一位坚强勇敢的陌生人闯入这片天地,才为人们开启了另一扇大门。也为这块富饶的土地开启了一个新时代。
汉初,西域对中原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世界,是一个谜一样的世界。汉朝的君臣是在匈奴单于给汉帝国的示威信中,才得知在自己的西部有一块广阔的土地,散布着数十个小国。于是,汉朝人把从今天的甘肃玉门关、阳关以西到新疆,甚至包括中亚以至更远的地方统称为西域。在汉初统治者眼里,那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世界,因为匈奴的铁蹄就在眼前。
公元前140年,一位年富力强、锐意进取的君王登上了汉帝国的宝座,他就是汉武帝。对于咄咄逼人的匈奴,年轻的帝王再也不甘心退让。他从投降的匈奴人口中得知,原来在中国的西北部有一个叫大月氏的民族曾击败过匈奴,后来又被匈奴击败,连大月氏国王的头骨都成了匈奴单于的饮酒器。大月氏后来逃向西方,时刻想寻找盟友报复匈奴。汉武帝得知这一消息后,立即下令召募使者到遥远的西方去寻找这个传说中的民族,试图两面夹击匈奴,洗刷大汉帝国几代人的耻辱。这时,有一个人毛遂自荐,主动请缨,接受了这个看似有去无回的重任,他就是张骞。
公元前138年,张骞率领一百多人的队伍向西域进发,其中包括一个叫堂邑父的匈奴人。匈奴人很快就侦察到他们的动向,并将他们全部俘获。匈奴单于把张骞扣留起来,强迫他在匈奴娶妻生子。然而,这位汉朝的使节对自己的使命念念不忘。十年后,他终于找到机会,和那位善于骑射的堂邑父逃脱了匈奴人的控制,一路跋山涉水,历经艰辛,经中亚古城大宛和康居,最终到达了大月氏。
然而,在东方屡屡受挫的大月氏在打败了中亚的阿姆河流域的原住民后,便在此地安家落户。该地水土丰饶,没有外敌侵扰,大月氏人牲畜兴旺,丰衣足食。安逸的生活使大月氏人淡忘了昔日的仇恨。况且,他们也忌惮于匈奴的彪悍强大,又考虑到与汉朝相隔遥远无法呼应,大月氏人便放弃了向匈奴复仇的打算。张骞在西域逗留了一年多后,终于踏上了归程。为了避免被匈奴人发现,这次张骞改走南道,不料还是被匈奴人发现,为此又扣留了一年多。直到匈奴单于病死,匈奴贵族为争夺统治权发生了内乱,他才带着堂邑父一起逃回汉朝,这时已经是公元前126年了。
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历时十三年,出发时浩浩荡荡,回来时却形单影只。汉武帝鉴于他们此行所经历的艰险以及取得的成绩,封张骞为太中大夫,堂邑父为奉使君。
张骞出使西域虽然没有实现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的计划,但是张骞,深入到西域各国,对西域的地理、物产、风俗习惯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,获得了大量汉政府前所未闻的宝贵资料。从此,西汉初步知道了西域各国,甚至更远的印度的情况。此外,张骞的西行,也传播了汉朝的文化,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。西域的广阔与富饶,也激发了汉武帝开拓疆土,加强与外部世界交往的雄心,进而发动了一系列抗击匈奴的战争。由于张骞在匈奴滞留了十几年,熟悉了匈奴地区的水草分布,风俗人情,因此,他协助汉军数次大败匈奴,并因此被封为博望侯。
公元前121年,汉军大败匈奴,并把匈奴赶到大漠以北,今甘肃境内。由中国内陆通往新疆的要道——河西走廊再也没有匈奴人的侵扰,通往西域的道路彻底通畅了。汉朝占领河西走廊后,为了巩固对此地的统治。张骞建议汉武帝招引乌孙回河西故地,以断匈奴右臂。张骞对汉武帝说,他被匈奴扣留时,听说乌孙原先住在今甘肃祁连山、敦煌一带,与大月氏为邻。大月氏曾攻占过乌孙住地,但随着匈奴的扩张,大月氏开始向西迁徙。乌孙又在匈奴的帮助下击败大月氏,占领了位于亚洲中部的伊犁河流域。然而,乌孙仍然十分怀念故地。张骞建议汉武帝用重金贿赂乌孙,招他们东迁回归故地,协助汉军固守河西。公元前119年,汉武帝命令张骞率300人的使团,再次出使西域。
经过艰难的跋涉,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来到乌孙。然而,此时的乌孙,由于内部纷争,已经一分为三。随着实力的削弱,乌孙对强大的匈奴更加畏惧,所以不愿再向东方迁徙。于是,乌孙便派了一个数十人的使团,携带礼物随张骞到汉朝答谢。此外,张骞在乌孙期间,还派遣副使分别访问了西域其他各国,后来这些国家也都派使节,携带礼物,随汉朝使臣陆续回访长安。
为了供应和保护往来的使者,汉武帝、昭帝时期,在今天的新疆库尔勒市、新疆轮台县等地驻兵屯田,积聚粮食,设置使者校尉领护。汉宣帝年间,匈奴内部分裂,势力削弱。公元前60年,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,颁行朝廷号令,发兵征讨反叛汉朝的国家,统领大宛及其以东诸国。
王莽夺取西汉政权之后,贬去西域各族首领的王号,降为侯,致使汉朝与西域各族的关系一度紧张。北匈奴势力乘机侵入,重新控制了西域。西域各族又重新陷入匈奴贵族的残酷压迫之下。
到公元73年,东汉明帝派将军窦固讨伐北匈奴。班超投笔从戎,跟随汉军出击匈奴,屡立战功。窦固很欣赏班超的才干,派他率吏士36人出使西域,班超首先到达鄯善,也就是今新疆若羌附近。当得知北匈奴的使者也在鄯善之后,便以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”的勇气,夜袭匈奴使者营帐,把匈奴使者消灭殆尽,并劝说鄯善归附了汉朝。接着,班超又先后西行至于阗即今塔里木盆地南沿和疏勒即今新疆疏勒县,分别使其归附了汉朝。这样,西域在隔绝了65年之后复通中原,汉王朝重新设立西域都护府。
然而,公元75年,强大后的北匈奴逐渐向西域扩张,东汉政府无力还击,决定召回班超。在西域人民的挽留之下,班超决定留驻西域,反击匈奴。在班超和西域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,匈奴企图控制西域的计划没能得逞。公元91年,班超被任命为都护,管理西域。至公元94年,班超又控制了焉耆,即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。至此,西域各族又摆脱了匈奴的奴役,纳入到东汉政府的有效管辖之内。
公元97年,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,也就是罗马帝国。到波斯湾时,安息人为了保障自己在中西贸易中的垄断地位,不想汉朝直接开通与大秦的商路,于是没有告诉甘英直接到达大秦的陆路,而是大肆渲染海上航行的恐怖,最后,甘英只得返回。甘英虽然没有到达大秦,但这是中国使者到达波斯湾的最早记载,他的这一行程丰富了汉朝对中亚的认识,在中西交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。公元102年八月,在西域活动了31年之后,班超以七十岁的高龄回到洛阳,同年九月逝世。
班超东归以后,继任的都护任尚没有处理好与西域各国的关系,受到各国的攻击。接着陇西即今甘肃羌人又和东汉发生战争,致使通往西域的道路断绝。为了再次打通西域,东汉政府于公元123年派班超之子班勇为西域长史,率兵经营西域。经过几年的经营,到公元126年,班勇征发西域各国军队出击北匈奴,迫使其狼狈逃窜。西域再次全部纳入东汉政府的管辖之中。
正是因为有了张骞、班超、班勇等人前赴后继、坚强勇敢的奋斗,才为后人打开了一扇通往世界的大门,才让当时闭塞的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。也使得西域这块神奇的土地不仅成为沟通东西方的要地,而且也成为了中国辽阔疆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