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为而治——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
“争地以战,杀人盈野;争城以战,杀人盈城”,这是孟子笔下的残酷战争。秦朝末年,各路豪杰逐鹿中原,从秦末农民起义到项羽兵败自杀,大规模的血腥战争持续了八年,最后,平民出身的刘邦取得了胜利。
但西汉的开国君臣无法欢欣雀跃,因为留给胜利者的不是一个花团锦簇,国泰民安的花花世界,而是一个满目疮痍,残破不堪的悲惨景象。
面对生灵涂炭,内忧外患的局势,乘势崛起的西汉君臣,如何巩固自己的新生政权,又如何为自己的后继者创造辉煌打下基础。
秦朝的暴政,使整个社会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,又经过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,到公元前202年,刘邦正式登基称帝,汉朝建立时,整个社会经济凋敝,物资匮乏。一石米要一万钱,一匹马价值百金,甚至皇帝也不能用四匹同色的马来驾车,将相大臣有的只好乘牛车,普通家庭更是毫无积蓄。因为战争和饥荒,人口大量死亡和逃离,以致全国各地城市残破,户口损耗严重。很多人逃亡到山林川泽,脱离了政府户籍,使新生的政权难以为继。
在面临严重社会危机的同时,秦朝时被蒙恬驱逐到大漠深处的匈奴重新强大起来,冒顿单于统一匈奴各部,势力强盛,控制了大漠南北的广大地区,并借秦末动荡之际,重新控制了河套一带。匈奴贵族经常率领骑兵南下,掠夺北部边郡的人口、牲畜和财物。公元前201年,冒顿单于发兵围攻马邑,也就是今天的山西朔县,驻在马邑的韩王信叛降匈奴,勾结冒顿进犯晋阳。汉高祖刘邦闻讯,决心消除匈奴这一外患。公元前200年,刘邦亲率30万大军迎击,收复了晋阳,兵锋直达平城。冒顿将其精锐部队隐藏起来,以老弱病残的士卒向汉军挑战,求胜心切的刘邦放弃步兵,率领精锐骑兵追击。由于轻敌冒进,刘邦和他的先头部队,被匈奴四十万骑兵围困于平城白登山,长达7天7夜,完全和主力部队断绝了联系。时值寒冬腊月,加上援绝粮断,困饿不堪,汉军失去战斗力,陷入了被歼灭的困境。后来,刘邦采用陈平的计谋,向冒顿单于的阏氏行贿,许以大量的金银财帛,才得脱险。这便是历史上的“白登之围”。
“白登之围”说明汉朝还没有力量和匈奴对抗。汉高祖为了休养生息,积蓄力量,采纳大臣娄敬的建议,对匈奴采取 “和亲”政策。把宗室女作为公主,嫁给匈奴单于,与匈奴约为兄弟,每年送去大批丝绸、粮食、酒等,以减少匈奴的袭扰。
在外部威胁得到缓和的情况下,摆在西汉君臣面前的主要问题,是选择怎样的治国方略。士人陆贾经常以《诗》《书》劝说刘邦,刘邦最初不以为然。后来陆贾说起历代兴亡,特别是秦“二世而亡”的经验教训,指出秦施暴政导致灭亡,继起的汉朝要站稳根基,必须反其道而行,在用暴力手段夺得天下以后,要用宽缓的手段治理天下。刘邦幡然醒悟,郑重其事地和大臣总结秦亡汉兴以至历代兴衰的教训,决心以黄老学说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,实行“无为而治”来恢复社会经济。
黄老学说实质上是道家学说中的两派,黄指“黄帝之学”,老指老子的学说。
在黄老学说的指导下,西汉政府对秦朝的制度既有继承又有革新。它继承了秦朝的政治机构和政区体制,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:一是职官制度的继承,即皇帝掌握最高权力,在皇帝以下,设置若干朝臣,这些朝臣的职责与秦朝基本相同;二是同样实行郡县制。与秦朝完全不同的是,西汉开国君臣把废除秦朝残酷法律,实行“无为而治”,与民休息作为重点。刘邦先后颁发了一系列律令:组织军队复员,让士兵回到田间务农,原籍东方六国的兵士愿留在关中的免除十二年徭役,回原籍的也免除六年徭役;在战争中曾立功受爵的,依爵位高低或封食邑、或受田宅、或免除徭役;聚集在山林川泽避难的地主和农民,鼓励他们回原籍,恢复他们原有的爵位、田地、房屋。这些措施对安定人民生活,恢复和发展生产,具有很大的积极作用。
西汉初年, “无为而治”一直是君臣坚持的指导思想。从刘邦开始,历吕后、文帝、景帝时期,都坚持未变。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,这除了最高统治者严格遵守外,还得力于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严格遵循。
在进入咸阳后,西汉第一位大管家——萧何,把官府律令档案、文书图籍收藏起来,从而掌握了天下形势险要、民间疾苦、户口情况等宝贵材料,为规划作战和重建统治秩序提供了很大的方便。在楚汉战争期间,萧何效仿秦朝的制度,制定法令、规章,建立宗庙、社稷、宫室、县邑。天下已定,萧何做了相国,以李悝的《法经》和秦朝法律为基础,为汉朝制定了《九章律》,使国家治理纳入法律轨道。萧何一生谨慎细致,做事省约宽缓,被称为西汉开国的一大功臣。萧何死后,继位的曹参,继续坚持萧何的治理方针,仍然无为而治,所有政事都遵循萧何所定的法规,无所更改。他选择的部属都是些不善言辞的老实人,而那些花言巧语,欲求名声的官吏则被斥退。相传曹参在齐国做丞相时,治理政事以清静无为为指针。治理齐国九年,百姓安宁,被称为贤相。萧何、曹参坚持无为而天下大治,老百姓都歌颂说:“萧何为法,整齐划一。曹参代之,守而勿失。载其清静,民以宁壹。”这个著名的历史故事被后人称作“萧规曹随”。
刘邦死后,太子刘盈继位。十六岁的刘盈生性懦弱,大权掌握在吕后手中。她先是设法毒死戚姬的儿子赵王刘如意。后又将刘邦生前最宠爱的戚夫人,砍去手足,挖出双目,熏聋耳朵,药哑喉咙,然后扔进厕所,称为“人彘”,刘盈被母亲疯狂的行为惊吓,从此不理朝政,并于公元前188年病死。吕后先后立了刘盈的两个幼子为帝,自己则以太皇太后的身份“临朝称制”,公开行使皇帝的一切权力。随着地位的巩固,吕后的私心也日益膨胀,她企图以吕氏政权替代刘家天下,加紧了改朝换代的活动。她先是大肆分封吕氏子弟为王为侯,同时将大批吕氏家族女子嫁给刘氏各王侯为妻,以控制刘氏势力。就是在生命垂危之际,她还让族人统领军队,企图保住家族的权势。吕后一死,刘氏皇族集团迅速发动政变,铲除吕氏家族,保住了刘氏江山。
吕后虽然对待敌人手段残忍,但在她执掌政权的十五年当中,任用萧何、曹参为相,减轻刑罚,坚持休养生息、无为而治的国策;同时继续减轻刑罚,废除一人犯罪诛灭三族的残酷刑律。她还忍辱负重,继续与匈奴和亲,避免了与匈奴的大规模战争。吕后掌权期间,社会生产得到发展,社会经济处于上升趋势,保证了西汉社会的持续稳步发展。这也是她虽然专权,但能够维护自己统治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从刘邦开创汉朝开始,汉初君臣牢牢坚持清静无为,休养生息的国策,这就为后来的“文景之治”和汉武帝的大一统伟业奠定了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