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竿而起——秦末陈胜吴广起义

这是一个强大的帝国,这又是一个脆弱的帝国。强大时,它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,旌旗所指,所向披靡;脆弱时,斩木为兵,揭杆为旗的农民起义,就使其覆灭。这是一个拥有漫长历史的王国,同时又是一个短命的帝国。从西部边陲的一个小部落发展成一个帝国,它用了将近600年时间,而从傲然崛起到轰然倒塌却仅仅只有15年。

是什么原因使这貌似强大的帝国昙花一现,是什么原因让始皇帝幻想的万世基业轰然崩溃呢?

公元前209年,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即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了。陈胜,字涉,阳城人,即今河南登封人。据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记载:陈涉年轻时,给地主当帮工耕地,有一次,他与同伴在田垄休息时,对同伴说:“将来咱们富贵了,可不要忘记了曾经的朋友啊!”同伴听后,笑着说,“我们不过是帮人耕地的,哪来什么富贵啊?”陈涉叹息着说到:“嗟乎,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!”可见陈涉年少时就是一个有志向的人。吴广,字叔,阳夏人,即今河南太康县人。

公元前209年7月,陈胜、吴广等900人被征赴渔阳,即今北京密云西南戍边。队伍走到大泽乡时即今安徽宿州市东南,遇上连日大雨,道路被冲毁,不能如期赶至。按秦律他们都将被处死。在危机关头,陈胜、吴广分析了当时的形势,一致认为,逃亡是死,造反也可能是死,同样是死,倒不如起义反秦。为了得到众人的支持,他们用丹砂写了“陈胜王”的帛书,悄悄塞进鱼肚子中,戍卒买鱼烹食的时候,发现了这封帛书,十分惊奇。夜间,陈胜又让吴广潜入戍卒营地附近的神祠里,燃起若明若暗的篝火,学着狐狸的号叫声,高呼“大楚兴,陈胜王”。戍卒们听了,都是又惊又怕。后来,吴广又故意激怒押送戍卒的将尉,致使将尉责打吴广。戍卒群情激愤,陈胜、吴广乘机杀死将尉,鼓动戍卒说: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?”,于是斩木为兵,揭竿为旗,轰轰烈烈的大泽乡起义爆发了。

起义军攻取大泽乡,接着占领陈县,即今河南淮阳,陈胜在陈县称王,国号“张楚”,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。原六国旧贵族亦乘机起兵;各地反秦势力如燎原烈火,熊熊燃起。

九月,起义军打到距秦都咸阳不到百里的戏,也就是今陕西临潼东北戏下村。直逼咸阳,秦二世惊恐万状,武装骊山刑徒和私家奴隶数十万,由章邯率领,大败周文指挥的起义军于戏。当时,围攻荥阳的吴广军爆发内乱,吴广在内乱中被部下杀害,吴广军被章邯军攻破。章邯则乘势率兵直逼张楚政权的中心——陈。陈胜亲率张贺军出城迎战,结果被章邯击败。陈胜且战且退,在撤退过程中被车夫庄贾杀害。陈胜、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在英勇战斗了六个月之后失败了。

陈胜、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,但反秦浪潮却越演越烈。刘邦在沛县今江苏省徐州市西北部,领导民众举起反秦大旗;楚国贵族的后代项梁和项羽也在吴中,即今江苏吴县起兵反秦。公元前207年10月,刘邦迂回进入武关,到达咸阳附近,即位仅四十六天的秦王子婴势单力孤,只能向刘邦领导的起义军投降。秦朝最终二世而亡。此时,距那位君临天下,威风凛凛,梦想子孙世代为帝,传之无穷的始皇帝驾崩的时间仅仅四年。

强大的秦帝国为何如此不堪一击?西汉杰出的政论家、文学家贾谊在他的《过秦论》中,给出了自己的答案。

贾谊在《过秦论》中精练地简述了秦国从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到公元前207年子婴降汉,这长达154年的历史。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用商鞅变法,秦从此开始崛起。变法仅仅实行了十几年,秦就屡次击败中原强国魏国,占据黄河以西的大片土地。秦孝公之后秦始皇之前,秦共经历了五位国君的统治,期间,秦向南攻取汉中,向西吞并巴、蜀,向东不断割取六国土地,向北占领要害郡邑。秦王嬴政继位后,仅仅用了十年就消灭了六国诸侯,而且继续扩大版图,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。秦王嬴政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,与大臣议定尊号改为“皇帝”,自称“始皇帝”。为巩固统治他采取愚民、弱民、防民的策略,企图以“关中之固,金城千里”来确保“子孙帝王万世之业”。可是,秦始皇死后仅仅四年,秦王朝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。《过秦论》最后得出结论,强大的秦王朝迅速崩溃,最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它不行“仁义”,丧失民心。

事实上,秦王朝在秦始皇巩固自己帝国的过程中,就埋下了覆灭的隐患。在兼并战争中,每破一国,秦王就仿造各国的宫殿,在咸阳北部大兴土木,并把从各国掳掠来的美女充实其中。秦始皇的骊山地宫,从他继位起就开始修建,最多的时候,曾役使七十多万人,但一直到他离世时,还没有完成。此外,为巩固统治而兴修的长城、灵渠、驰道,以及戍守长城和岭南而征发的各种徭役,大约每年有两百万人在外服役,而此时秦朝的人口大约也就是两千万。百役并兴,而且旷日持久,必然导致民怨沸腾。秦朝除了徭役繁重外,刑法也异常残酷。

并且遵循“轻罪重罚,以刑去刑”的原则,被后人形容为“法繁于秋荼,而网密如凝脂”。

秦始皇的残暴统治中,最受后人非议的就是“焚书坑儒”。公元前213年,秦始皇在咸阳宫中举行盛大宴会。博士淳于越建议效法殷周分封子弟功臣。丞相李斯加以驳斥,主张禁止诸生引证《诗》、《书》和百家语,以古非今,诽谤朝政,“惑乱黔首”,提出了“焚书”的建议,得到秦始皇的认可。于是先秦的史书,《诗》、《书》和百家语都被付之一炬,仅仅保留了秦国的史书和医药、卜筮、种植的书。焚书的第二年,为秦始皇求仙药的卢生、侯生等方士求仙不得,炼药不成,畏惧秦朝的严酷法律,于是逃之夭夭。这件事使秦始皇十分恼怒,于是下令对所有在咸阳的方士与儒生进行审查讯问。方士们为保全自己的性命,只得相互告发,秦始皇最后把圈定的460余人,全部挖坑活埋于咸阳。

秦始皇的暴虐统治,最终导致“人与之为怨,家与之为仇”的局面。在感到统治不稳的情况下,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,开始了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巡游。归途中,秦始皇突患暴病。走到沙丘,这位总想长生不老的始皇帝,离开了人世。

秦朝暴政,最终导致了它的灭亡,但是它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,特别是他的继承者——汉朝。汉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,废除秦朝苛政,与民休息,并积极寻找治国方略,最终儒家学说成为封建统治思想,并对国人影响至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