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下王国——空前绝后的秦始皇陵
这是一块神奇的风水宝地,曾经演绎了无数个传奇故事。当年的周幽王为博得美人一笑,不惜上演“烽火戏诸侯”的闹剧。五百多年后,千古一帝的秦始皇,依山建陵,修筑了一个庞大的地下王国。可是,地下王国建成之日,也是地上帝国崩溃之时。
秦始皇千秋万代的美梦随着他的离去而烟消云散,昔日的帝国早已随飞扬的尘土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。但秦始皇陵却留下无数的谜团,引发后人无限的遐想。
秦始皇陵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以东五公里的骊山脚下。高大的封土丘在群山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,景色优美。但是,秦始皇为什么会选择在远离都城咸阳的骊山之阿修建自己的陵寝呢?
被认为是最早的、最有权威性的解释是北魏时期郦道元在《水经注》中的记载:“秦始皇大兴厚葬,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,一名蓝田,其阴多金,其阳多美玉,始皇贪其美名,因而葬焉”。从表面看解释的挺有道理,但仔细推敲,我们会想到,皇陵修建时,秦始皇才13岁,一个13岁的孩子就知道蓝田的美金、美玉吗?而且秦始皇登基之初,并未掌握实权,关于陵墓的选址,恐怕不是他所能决定的,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?
据现代学者考证认为,陵墓位置的确立与秦国前几代国君陵墓的位置有关。因为古代帝王陵墓往往按照生前居住时的尊卑、上下排列。东汉王充的《论衡》记载:“夫西方,长者之地,尊者之位也,尊者在西,卑幼在东……”而秦始皇先祖及太后的陵园都在临潼以西的芷阳一带,秦始皇陵选在芷阳以东的骊山之阿也就理所当然了。
皇陵的修建几乎伴随了这位封建帝王的一生。公元前247年,当年仅13岁的嬴政登上秦国的宝座时,修建陵墓的工程就开始了。从嬴政即位到统一全国的26年时间里,陵园工程已经初步确定了规模和基本格局。但在统一中国后,由于拥有更多的人力和物力,秦始皇开始大规模扩建陵墓。据记载,当时,由丞相李斯主持,章邯监工,征发了70多万刑徒,耗费巨资进行扩建。到秦始皇死时,陵墓还没有竣工。秦二世继位后,陵墓的修建还在继续,当陈胜所领导的农民军打到离陵园不足数华里的戏,也就是今天的陕西临潼,附近时,迫于农民军的巨大压力,惊惶失措的秦二世接受章邯的建议,释放修陵的刑徒及奴隶,组织起一支几十万的军队回击起义军,陵园修建工程中止。
但是关于秦始皇陵墓穴的结构、陪葬的珍宝、防盗机关等等很多问题,都不为世人所知,这就为秦始皇陵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。
民间曾传说秦陵地宫在骊山里,骊山和秦陵之间有一条地下通道。然而,考古学家做过很多考察,却一直找不到这个传说中的地下通道。借助科学技术,现代考古学家基本确定,地宫就位于封土以下,距离地平面35米。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、南北实际长160米,总面积41600平方米。其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。墓室位于地宫中央,高15米,大小相当于一个标准的足球场。那么地宫有多深呢?司马迁《史记》记载:“穿三泉”,《汉旧仪》一书则记载:公元前210年,丞相李斯向秦始皇报告,声称已经挖得很深了,无法再向下掘进。秦始皇听后,下令“再旁行三百丈乃至”。这说明深度已经挖的不能再挖了。
地宫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呢?据司马迁《史记》记载:“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,机相灌输,上具天文,下具地理,以人鱼膏为烛,度不灭者久之。” 也就是说,用水银模仿天地万物,山川河流,用机械推动河流的运行,人鱼就是指娃娃鱼,也有的说是鲸鱼,用它们熬出来的油来点灯,使地宫永不熄灭,形同白昼。有关水银的记载,通过现代科技考察,终于得到了证实。但是“上具天文,下具地理”的含义又是什么呢?有考古学家推断,“上具天文,下具地理”应当是在地宫顶部绘画或线刻日、月、星象图,甚至包括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,下面则是以水银代表山川地理,但这仅仅是推测而已,只有地宫打开之日才能得到证实。
最令人着迷的是地宫里埋藏的珍宝,司马迁描绘的地宫是“奇器珍怪徙藏满之”,西汉学者刘向也曾感叹道:“自古至今,葬未有如始皇者也。”从现代已经挖掘出土的地宫随葬品来看,比如举世闻名的秦始皇兵马俑、被誉为“青铜之冠”的彩绘铜车马——高车和安车等等,已经是震惊世界,而这不过是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,地宫中到底还有多少奇迹,只能留待后人去探寻了。
人们常说,秦始皇陵的地宫中有防盗机关,至于有哪些防盗机关,谁也说不清楚。相传秦始皇陵地宫的周边有一层很厚的沙子,形成沙海。这沙海就是秦陵地宫的第一道防线,使盗墓者无法通过挖洞进入墓室。而在地宫内,则以水银为江河大海,不仅可以营造出恢宏的自然景观,而且汞气体还有使尸体和随葬品保持长久不腐烂的功效,同时汞有剧毒,大量吸入可导致死亡,因此地宫中的水银还可以毒死盗墓者。另据司马迁《史记》记载,“令匠作机弩矢,有所穿近者,辄射之。”也就是说,陵墓中设有暗箭,如果盗贼一旦进入陵墓,触动机关,就会被箭射死。虽然很多内容我们暂时无法考证,但是秦始皇陵地宫历尽两千多年而未被盗,却是不争的事实。
目前,通过勘察考证,陵墓的建设布局已经基本清楚。皇陵分陵园区和陪葬区。陵园平面呈南北长、东西窄的长方形,有内外两层夯土围墙。坟丘在内围墙中部偏南处,覆斗形,夯土筑造,底部每边长350米左右,现存高度76米。坟丘底部就是地宫。地宫平面近方形,四周围以砖坯砌筑宫墙。宫墙南北长460米,东西宽392米。墙体高厚各约4米,四面有门。坟丘西侧有铜车马坑,车马坑附近和坟丘南侧,各有两个府藏库。坟丘北部有寝殿、便殿和骊山食宫建筑遗址。陵园内的这些建设布局,基本是按照现实中宫廷生活而设计的。
陪葬区在陵园外四周,现代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。陵园东侧发现了百余座马厩陪葬坑,十七座陪葬墓。其中,兵马俑坑号称“世界第八大奇迹”。陵园西侧发现了三十一座珍禽异兽陪葬坑,一座曲尺形马厩陪葬坑和六十一座小型墓坑,还有建陵的役徒墓、石料加工场。在东内外城垣之间还发现了铠甲坑、百戏俑坑。这一切形成了一个理想的地下王国。
正是这个地下王国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谜团,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,不少的谜团被破解,但是进入地宫设有几道门呢?秦始皇使用铜棺还是木椁?地宫有没有空间?这一系列的谜团还有待后人去探寻。